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iDoNews 业内人说:手机QQ4.0乃野心之作

互联网 2013-05-15 17:05:1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改变习惯会伴随着痛楚,但真正的赢家一定是创造出符合应用场景的自然设计产品。本期我们将告诉你,为什么手机 QQ4.0 是自然设计。

导言:许多用户打开QQ4.0的时候感觉到非常不适,许多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上骂腾讯的PM是脑残,其实真正重新定义沟通工具并非易事。笔者从腾讯内部人员了解到了这次改版中腾讯产品团队的思考。

iDoNews 业内人说 144期 亮点:

iPhone第一代进入中国联通的时候,许多人退货,因为太难按,打字速度太慢,但今天每年在华销售的 iPhone 已经是千万级别,改变习惯会伴随着痛楚,但真正的赢家一定是创造出符合应用场景的自然设计产品。本期我们将告诉你,为什么手机 QQ4.0 是自然设计。

5月10日,腾讯发布QQ iOS 客户端4.0,在短短的24小时内,便收到了大量的负面反馈,少数反对者组织成群到 Appstore 投一星评价,负面评价的总和超过一万,让腾讯手机QQ团队不得不在微博上回应,称将深入聆听用户的声音,对不满的功能设计点在两周内给予相应的调整。这也是腾讯产品团队极为罕见的一次回应。

许多给予负面评价的用户都提出了各种原因,甚至有少部分人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但是这些普通用户所不知道的是,腾讯的产品团队拥有非常严谨的设计流程,腾讯公司内部产品人员告诉笔者:“没有想到这次修改会带来这么大的反应,因为这次修改的跨度较大,包括修改用户在线状态等都可能对当前用户习惯造成影响,也是因为考虑到这点,这次发布之前在越狱版 iOS 与安卓上都组织了较大规模的预先试用。”的确,在至少一个月之前,笔者已经了解到有越狱版本的QQ 4.0 体验版,在安卓下也有相应的版本。

除此之外,腾讯在正式发布之前也做过大规模的测试,但是由于媒体声音等一些难以控制的波动,最终造成了该次公关事故。而从实际影响层面上来说,国内的 iOS QQ 用户接近一亿,而一万的差评,也算不上伤筋动骨。

“这次改变有许多难点”腾讯内部人士与笔者坦言,“QQ是从PC开始的,并且保留了多年的QQ使用习惯,当前QQ的许多服务也是面向桌面的应用场景,而转移到移动端后,需要砍掉大量的服务,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一些不能砍的内容,转移到手机QQ的时候就会发生问题,譬如打开QQ群的时候噪音会非常高。”

除此之外,笔者了解到,微信的爆发式增长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在公司内部体制下,员工都尽量会避免做“背黑锅”的事情,凭借QQ常年据守的优势,只要不做过分的改变,都不会造成伤筋动骨的后果。但微信爆发后挤占了许多 QQ 应用时间,甚至现在有部分人,只打开微信,不打开QQ。

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像过去亦步亦趋地改善已经跟不上了,腾讯极少面临这样的危机——但所幸这样的危机是来源于腾讯广州研发中心的微信,假如是别家的产品,后果真不堪设想。因此,今年初腾讯重组移动事业群(MIG),将手机 QQ 产品从 MIG 转移到 SNG (社交网络事业群),即原先的桌面端QQ产品团队。

尽管“取消了在线状态”等原因造成了用户的不满,但许多用户没有注意到新版 QQ 在许多细节上做了优化,4.0中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交互设计效果。并且大家似乎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在线状态”本来就是一种为了在互联网早期低在线率的时候弥补信息回复率的办法,而当前用户的在线率都非常高,并且手机 QQ 由于与人高度绑定,几乎可以认为信息是可达的。因此做出这些改变,重新定义“随身的沟通工具”便是很正常的事情。尽管这样的改变可能会造成短期的不适,但如果诺基亚当年也能承受这些不适,诺基亚当年有员工无惧背黑锅的话,或许iPhone 没有今天的成功。

腾讯的野心不止于此,在 QQ4.0 中整合了可以直接打电话、发短信的联系人列表,无论如何,腾讯正在不断步进“自然的沟通工具”,重新定义沟通,或许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不适降低,会感受到QQ4.0是SNG的诚意之作

注:该文章也在微博中

标签: iDoNews 业内 人说 手机 QQ4.0 野心 之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