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Gmail十年:谢谢;再见

业界动态 2014-04-12 19:46:48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Gmail十年:谢谢;再见 近日,知名互联网公司Google提供的电邮服务Gmail迎来十岁生日,让不少网友回首当年并集体送上祝福,美国《时代》周刊也撰文讲述了Gmail诞生的台前幕后。对于这款应用,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感谢Gmail提供的卓越服务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Gmail十年谢谢再见

近日,知名互联网公司Google提供的电邮服务Gmail迎来十岁生日,让不少网友回首当年并集体送上祝福,美国《时代》周刊也撰文讲述了Gmail诞生的台前幕后。对于这款应用,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感谢Gmail提供的卓越服务。”

互联网重要节点

“当初一个陌生人的邮件发来Gmail邀请,从此一个Google死忠粉诞生了。”

日前,微博网友@yyemri在他的个人微博上发出上述感慨。事实上,最近有类似感慨的网友不在少数。作为Google最广受欢迎的应用之一,诞生于2004年的Gmail至2012年就已拥有超过4亿活跃用户。当年,Google特意选在愚人节发布将要推出邮箱服务的消息,让很多人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

回忆过往,负责Google多数新产品的乔治斯・哈里克直言,“对互联网来说,那是一个重要时刻。”

令Gmail赢得好评的原因之一是,当时主要的邮箱服务提供商雅虎和微软都只能提供很少的邮箱储存量,很多人必须过一段时间就清理邮箱中的邮件,而Gmail一开始就提供了超过其他公司几十倍的1G B容量,这让很多网友欣喜若狂。网友@白水解渴回忆,“不知不觉,我已经用了Gmail十年,犹记第一次用Gmail,被1G空间激动得满地打滚。在10年后,Gmail仍凭创新的服务体验让我喜欢。”

《时代》周刊还认为,把Gmail视作一款应用而不是一个网站,同样拥有重大的技术意义。H otmail和雅虎电邮都是1990年代中期设计的,使用了原始的HTML语言来编写界面。用户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彻底重新加载网页,而Gmail中使用了高度互动的JavaScript脚本,这让服务体验更加接近常规软件。

此外,令网友满意的是,Google一直都在积极推广加密服务。Google在2008年为Gmail添加了“始终使用https”选项,保护邮件不被第三方拦截。2010年初,Google默认使用Https连接登录Gmail。今年3月,《参考消息》曾援引外媒报道称,“棱镜门”事件后,Gmail表示还将加密以防止大规模监控。

时至今日,如网友所言,对全球用户而言,Gmail不仅是邮件服务,甚至已成一种信仰。

争议一路相伴

话题不断,也是助推Gmail成为革命性产品的原因之一。由于Gmail诞生之初使用了邀请注册机制,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使得Gmail邀请码炙手可热,网友@marsrogers回忆,“2004年还特地从一个Gmail的免费邀请网站坑了10个邀请码注册,然后给朋友发邀请码,10年过去了,居然。”事实上,当年Gmail注册码一度在ebay上被爆炒到了150美元甚至更高。2007年,Google才取消了邀请机制。

尽管很快“拥有Gmail成了身份的象征”,Gmail的广告策略还是一度受到不小质疑。Gmail通过扫描用户邮件信息从而发布精准的广告,让一些人认为隐私受到了侵犯。

《时代》周刊报道,在Gmail发布几天后,31家隐私保护组织和隐私支持者,在2004年4月6日就共同签署了一封发给Google创始人佩奇和布林的公开信表达担忧,认为它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要求Google在解决相关担忧前暂停该服务。美国加州州参议员利兹・菲古罗阿(Liz Figueroa)甚至还起草了一份议案,要求所有出于广告目的而扫描用户电子邮件的公司,必须获得用户的许可。

部分用户“友好分手”

在Gmail发布后,中国使用这项服务的网友也在与日俱增。然而,近年来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部分网友选择放弃了这项本来很优秀的服务。

网友@江憔退担拔业谝桓龅缱佑氏涫2003年注册的tom邮箱,后来改成了雅虎中国。上了大学才知道Gmail,当时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用过之后很喜欢,容量大,界面简洁大方,默认A riel字体很美观,而且邮件正文没广告。之后,我就极少再用了。”在Google官微@ Google黑板报祝贺Gmail十岁生日的微博后面,网友@网际鼠也不满地说,“经常连不上。”

针对网友的抱怨,2011年3月,Google曾在官方博客发布声明称,经过检查,工程师确认G oogle系统毫无问题。

至今,部分中国网友选择了其他邮箱,但还是有很多人在怀念Gmail。前述第一次使用Gmail时“激动得满地打滚”的@白水解渴就说,“我降低了它的使用频率,但就像一场友好分手,我想我会怀念的。”

标签: Gmail 十年 谢谢 再见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