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李文星的悲剧,是互联网公司增长模式出了问题

互联网 2017-08-04 08:52:05 转载来源: 好奇心日报

(原标题:李文星的悲剧,是互联网公司增长模式出了问题) 唐云路半个多月前,23岁的李文星被发现死在天津。又一个用户被互联网服务上的虚假信息欺骗,最终失去生命

(原标题:李文星悲剧,是互联网公司增长模式出了问题

唐云路

半个多月前,23岁的李文星被发现死在天津。

又一个用户被互联网服务上的虚假信息欺骗,最终失去生命。和魏则西一样,李文星不是一个因为类似信息受骗的人,但直到他死才引来足够关注、让当事公司和整个行业发生改变。

当类似事件一再发生,并且不知道下一次会发生在什么行业的时候,它就不是仅存于一个公司的问题。

事件目前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比较明确的是,根据垂直教育媒体芥末堆的调查报道。李文星5月15日在Boss直聘上投递了简历,二十份投出去的简历里,只有一个来自“北京科蓝薛婷婷”的回复。

5月20日,李文星从北京前往天津入职,之后在微信举止奇怪,还曾向朋友借钱。7月8日,李文星给母亲打了最后一个电话,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

7月14日,李文星的尸体在天津静海被发现,天津静海区宣传部事后通报称,李文星是溺水身亡,李文星的亲人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尸检显示“胃里面毫无食物”。

目前已经有两人对媒体表示自己和李文星被骗进了同一个传销组织,但他们都不知道李文星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怎么死的。

这位去年从东北大学毕业的青年的真正死因还在调查当中。

但是,这一切都与李文星从Boss直聘接到假冒“北京科蓝”招聘人员的消息脱不开关系。与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互留联系方式、让其到天津应聘的“科蓝薛婷婷”,其实并无此人。

事件报道之后,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都集中在Boss直聘。

因为漏洞,Boss直聘为诈骗者背了书

Boss直聘成立于2013年,应用出现在苹果应用商店则是在2014年7月。最近一次宣布融资是去年9月完成的C轮融资,总额2800万美元,来自华映资本、高榕资本、策源创投、和玉另类投资、今日资本和顺为资本。

2016年8月的数据显示,Boss直聘有注册求职者1065万,注册“职场Boss” 181万。

从Boss直聘的宣传来看,平台的优势就在于“直接招聘”。CEO赵鹏发明了一个新词“Direcruit”来描述它,也就是去除传统招聘笔试面试等道道程序,求职者与Boss直接对话的招聘形式,让求职者以为,在Boss直聘上投递简历,在线沟通时面对的就是一个正常的公司。

李文星在Boss直聘上的对话记录

(来自:芥末堆)

在Boss直聘平台上,一个公司正常招聘,都有一些认证机制,比如企业邮箱、营业执照认证。

但是从平台上线之初,Boss直聘就维持着如果招聘者只发一个职位、没人举报,就不用进行任何认证的机制,说是什么公司什么职位,就直接显示出来。由于注册账号不收钱,仿冒者即使被举报了也没有关系,再注册一个账号发布职位也没成本。

对于求职者来说,仿冒者看上去就来自他声称的那个公司。

就Boss直聘在此事中的责任划分,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鞠秦仪对《好奇心日报》表示,“鉴于李文星死亡原因还没有确定,刑事方面的责任姑且搁置,单就民事责任来看,Boss直聘公司作为信息平台,并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对B端的公司的资质审核工作具有明显的瑕疵,其行为具有过错,已经构成了帮助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Boss直聘一直知道漏洞存在,但是增长的诱惑太大了

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有知乎用户发帖称被骗,都与李文星所经历的情况类似――假冒软件外包公司的招聘,让应聘者去天津面试。

此时距离芥末堆刊出报道已经过去了18个小时,离Boss直聘获知李文星死讯已经过去了6天,而网上有用户反映因为Boss直聘被骗,也至少过去了半年。

8月2日,李文星死亡事件被芥末堆报道,引来关注。但直到当晚多家媒体在Boss直聘上尝试了假冒公司招聘,比如美团点评酱油总监、名叫“传销头目”的Boss直聘人力总裁,仍然无需任何审核,就可以发布职位招聘信息,一小时内就收到数份简历。

8月2日晚间,有媒体以美团点评酱油总监注册信息,1小时内收到数份简历

(来自:花儿街参考)

在8月2日下午的一份官方声明中,Boss直聘CEO表示,在7月28日接到芥末堆的问询之后,公司第一时间与警方取得了联系,在第二天与家属代表见面,随时配合案件调查。

但直到文章发表后的8月2日夜里,Boss直聘才连夜更改了审核机制,还宣布将加入人脸识别、身份证认证等。

既然一夜之间就可以在技术上调整这个审核机制,为什么漏洞暴露至少大半年都只是封号,一直没有这么调整机制?

原因不难猜测,用户增长。

互联网公司在做用户增长的时候,有个公认的漏斗模型:用户发现产品 - 用户使用产品 - 用户留下来继续用 - 带来收入 - 用户向别人推荐。

当中每个环节,人都越来越少。

而出现漏洞的就是让企业用户使用产品的环节。为了让人尽快使用产品,互联网公司往往降低第一次的成本,外卖第一次免单、网约车第一程免费、O2O上门美甲9.9元,到Boss直聘这里则是发布第一个职位不要求核实企业信息。

Boss直聘从推广应用到最终从企业用户身上获得盈利,要经历许多环节:企业了解产品、注册、发布招聘信息、使用产品与求职者沟通、成为付费用户,如果在开始时就加上认证环节,花了渠道成本获得的用户就会流失。

也正是因为这样,将增长作为头号目标的互联网公司,在完善资料的复杂步骤和快速注册、使用之间,往往先选择了后者。

对于创业公司,用户量和收入的增长是投资方对其价值判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拉投资需要数字。相比之下,风险才是不确定的。甚而,一个创业公司得足够大胆才能活到遇见风险的那一天。

Boss直聘上线三年多,已经获得过五轮共计数千万美元融资,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赵鹏表示:“我们的投资人一直非常关注我们的审核机制。但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所以相信了我们的策略可行的。”

整个行业都把增长放在风险之前,出了大事才能看到变化

差不多一年之前,魏则西之死也震惊了中文互联网。他因为错信百度上的医疗广告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去世。

从2008年开始,百度医疗广告丑闻每隔一两年就会曝光一次,每次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整个百度公司维持十多年的收入增长都靠广告,而医疗广告则是百度广告里最大的一块。

但直到魏则西死了,其后政府、舆论、用户带来的压力,才逼得百度开始改变。

先上线,出了问题再改。二十年来,无数公司都循着这条路径追求增长。

2016年5月,深圳一名女教师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司机劫杀,司机使用的是一张伪造的牌照。

事故几天后,深圳8000余名滴滴司机被滴滴封号。滴滴内部也通宵排查系统内的“安全漏洞”,紧接着又陆续推出了司机人脸识别、一键报警等功能。

都是死人了才去改机制。共享经济的鼻祖们也一样。

Airbnb现在看起来是家信誉良好的公司,但它的各项保险措施同样是在一次一次恶性事故后才建立起来。

2011年,Airbnb房东EJ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投诉索赔无门后她写了博客,事件持续发酵。

投资人、Y Combinator创始人格雷厄姆当时给Airbnb的建议是“他们要见血。不要抵抗,承认责任、人们就会放过这事。”

Airbnb CEO Brian Chesky接受了建议,公开道歉、第一次设立财产保险(在另一位重量级投资人马克・安德森建议下,保险金额从5000美元上升到50000美元)。

到2011年,Airbnb已经运作3年,房东、房客一直都没有保险。但就像格雷厄姆说的,人们原谅了Airbnb,为它的道歉和补救、也为它的便利。

索赔事件4年后,另一位房客入住时被院内倒下的树木砸死。在这件事之前,检查Airbnb房源安全与否的人就是入住的房客自己。

事故、赔偿、改进、事故……伴随着数次事故,Airbnb建立了今天相对完善的保障机制。

如果Airbnb从一开始就考虑安全措施,有的人可能还活着。但它也可能受制于成本和增长速度,没做到今天这么大。目前最新估值310亿美元的Airbnb已经在筹备上市。

这几个公司最终成熟起来,方便了上亿人的生活,但对于不幸碰到问题的人来说,当中的学习成本有点高。

至于各自市值都超过4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和Facebook,虽然都没遇到致死事故,但早年也都是在惹了大麻烦之后才收敛起来。

淘宝从2003年开始,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后才开始认真处理假货的问题。

那十多年里多少成交额(GMV)来自假货大概阿里巴巴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上市招股书里,GMV几个大字放在最醒目的地方。

Facebook上市之前,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至少公开道歉过25次,其中有10次是关于用户隐私泄露的。幸运的是,Facebook还很脆弱的时候,那些隐私泄密没有引发什么恶性事件。

今天扎克伯格全球财富榜单第5名,Facebook办公楼里刷着巨大的粗体字“BE BOLD”(大胆前行)。

碰到问题再改是常态,但互联网公司的速度放大了问题

在《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一书中,作者汤姆・彼得斯讨论过一个问题,假如FAA提前要求民航飞机都安装防暴舱门,是否能够防止911事件的发生?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提案并不会得到支持,反而会受到来自航空公司的阻力,考虑到成本、载重等等因素。

抵挡住诱惑是不太容易的,这事情有一部分是天性。我们往往感谢的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预防问题的人。

还没出问题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但面对必然的增长,和偶然的风险,选择增长是更普遍的选择。

在传统行业,受制于发展速度,公司有更多时间去完善机制。

互联网公司的节奏不太一样。Boss直聘从上线到出事只过了3年。

它的漏洞在2015年没什么影响;在2016年引发了几次诈骗,但没有引发关注;到2017年年中,一个生命就消失了。

今天的新互联网公司,不论一对一招聘、打车还是外卖都距离人们的生活更近,也比早年卖货、发社交网络更容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于此同时,一切奔着数字的机制推动者公司里的每个决策者做出一个又一个偏向增长而非安全的选择。

从魏则西到李文星,所有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都很难说具体这些公司里哪个人应该负责。

到最后,也没有人真正负责。

这件事之后,Boss直聘可能会一蹶不振、整个招聘行业可能会收敛一点。

但只要对数字的追逐没有变化,下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也只是时间问题。

标签: 李文星 文星 悲剧 互联网 公司 增长 模式 出了 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