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恐龙们这样“秀恩爱” 1亿年前

趣科技 2016-02-05 12:03:2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随着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将要临近,情侣们纷纷开启刷屏“秀恩爱”模式。人类秀恩爱我们见得多了,但是你能想象恐龙们如何“秀恩爱”吗?其实恐龙如何求偶、交配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个未解之谜,因为其交配证据无法成为化石,而且现今的恐龙化石上几乎没有软组织的痕迹,就连判断恐龙化石的性别,专家们也是在数年前才研究出方法――雌性恐龙拥有能够促进蛋壳形成的钙元素储存器官――骨髓骨层

随着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将要临近,情侣们纷纷开启刷屏“秀恩爱”模式。人类秀恩爱我们见得多了,但是你能想象恐龙们如何“秀恩爱”吗?其实恐龙如何求偶、交配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个未解之谜,因为其交配证据无法成为化石,而且现今的恐龙化石上几乎没有软组织的痕迹,就连判断恐龙化石的性别,专家们也是在数年前才研究出方法――雌性恐龙拥有能够促进蛋壳形成的钙元素储存器官――骨髓骨层。

不过,最近科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白垩纪遗址的一些发现,可能会对进一步揭开恐龙求爱之谜有所帮助。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上。

1亿年前,恐龙们这样“秀恩爱”

地球霸主挖坑为了求爱?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教授马丁・洛克里(Martin Lockley)带领一支国际团队,在科罗拉达州德尔塔县的多明格斯与埃斯卡兰特和甘尼森两个国家保护区内发现了大量兽脚类恐龙用左、右足挖出的大型巢坑。

发现这些巢坑的地层属于达科他砂岩组,大多数巢坑由平行双槽线和抓痕构成,中间留下脊状突起。挖巢痕迹的地点超过50个,足有数万平方米之广,一些巢坑大小接近浴缸,颇为壮观。科学家判断这些巢坑可能就是恐龙们留下的求爱证据。洛克里说,这是首次发现恐龙交配行为的证据。这些巨大的巢坑填补了人们对恐龙行为认知的空缺。

据果壳网报道,论文作者之一,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生邢立达说:“经过实地考察和探索,我们发现该区域的大型肉食恐龙骨骼化石记录只有高棘龙,而且其足部形态也与足迹化石吻合。”

高棘龙属于异特龙类中的鲨齿龙类,生活在距今约1.2亿至1.1亿年的早白垩世,最大体长近13米,是当时当地的王者。

会不会是科学家搞错了?

虽然发现了巢坑,但是科学家凭什么断定这些巢坑就是恐龙的求爱竞技场呢?有没有可能这些巢坑是恐龙的实际筑巢地点,又或者这些巢坑是恐龙为寻找食物或水源留下的痕迹呢?

洛克里解释说,首先这些巢坑是恐龙实际筑巢地点的假设是最难以成立的。因为这里没有恐龙蛋、蛋壳或孵化遗骸,也就是没有证据证明这就是恐龙的窝。即使蛋壳和幼体的遗骸都被父母或在埋藏过程中除去了,这些巢坑也难以被解释为恐龙的窝,因为如果恐龙在巢里呆了很长时间,那么巢坑中那些清晰的刨痕就会被磨平了。另外,如果从现存鸟类,如塘鹅或红鹤的地面筑巢情况来看,它们的巢间距是非常规则的,而且建巢时会用泥土来加固巢穴,但这些恐龙的巢坑并没有这些特征。

那会不会是恐龙寻找水和食物而挖的坑呢?对此,洛克里团队分析,因为周边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肉食性动物为水源或食物刨坑而留下这些痕迹的可能性极低。因此研究团队成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和平区古生物学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理查德・麦克利亚和丽莎・巴克利认为,巢坑是恐龙的求爱仪式显然最具说服力。

巢坑证明恐龙和鸟类有血缘?

在恐龙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并且近几十年来,关于鸟类与兽脚类恐龙之间的密切关系,被广泛研究和争论过。这些群体之间紧密关系的实物证据大多来自许多细化的骨学特征分析,而与这些间接证据不同,洛克里等人发现的这些巢坑是更直接的实物证据。

据介绍,许多现代鸟类,例如大西洋角嘴海雀、鸵鸟等都会通过挖“假巢”的方式向雌性示好,这种行为被称为“挖巢展示”,也叫做“挖巢仪式”,是雄性展示它们能够为潜在交配对象挖掘“爱巢”的能力。

而科学家发现的这些恐龙求爱巢坑与现代鸟类的“挖巢展示”十分类似。就像人类择偶一样,恐龙对于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也有要求:首先颜值要高,不过光长得好看还不行,身体素质也要好。而挖巢行为恰好可以让雌性恐龙评估雄性恐龙是否具备强壮身躯,能否让后代继承良好基因,而不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恐龙也遵循鸟类繁殖行为的常规周期的话,即聚众、展示、交配、筑巢、孵化等。我们可以想象,在著名的白垩纪海湾――北美西部内陆海道――这种足部有45厘米长、体长约6至8米的大型恐龙为了求爱并赢得繁衍后代的权利,居然也会扑棱扑棱的掘地,在岸边的砂地上留下了巢迹。洛克里说:“它们不但十分兴奋,恐怕还有令人难忘的叫声。”

■延伸阅读

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说法

恐龙最早出现于大约2.2亿年前,生活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存在了约1.5亿年,但到了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有种类的恐龙却突然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了,而恐龙灭绝的原因,成为了谜一样的存在。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和火山喷发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但这些说法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行星撞击地球和火山喷发说

科学家发现,在白垩纪末期地层的黏土层中微量元素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而铱元素在地壳中属罕见元素但却广泛存在于小行星之中。因而当前最为流行和最有影响的观点是: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8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大量尘埃遮天蔽日,引发气候剧变,植物大量死去,小型动物大规模死亡,恐龙因食物匮乏而遭致灭顶之灾。

此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有更多的证据显示在小行星撞击前地球上出现了大规模火山喷发。研究表明,在小行星撞击前25万年,地球上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并持续了50万年之久。大规模的火山群活动使得大气中危险化学物质的含量增加,污染了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也对恐龙的灭绝产生了促进作用。

氧气陡降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问题是果真如此的话,当时氧气含量是如何陡降的呢?

气温下降说

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不过,为什么蛙类、鳄鱼以及其它许多对气温同样很敏感的动物都得以幸存,惟独恐龙不能幸免呢?

性别失调说

由于天气寒冷,恐龙妈妈孵出的大多是雄性小恐龙,这使恐龙世界雌雄比例严重失调,随着雌性恐龙的逐渐减少,恐龙家族也就走向了灭亡。可是海龟的性别也受温度调控,为什么气候剧变却对它们表现出偏爱呢?

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但很难想象地球曾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

中毒说

地球上曾经有一段被子植物时期,这些植物含有毒素,恐龙吃它们吃得太多了,体内毒素聚积过多,都被毒死了。但植物不可能一下子毒死散布在各地的所有恐龙。

地球膨胀说

地壳的强烈运动引起地球质量向外扩散、体积增大。恐龙等一大批生物因不适应地球表面引力场的减少而灭绝。这个说法缺乏说服力的地方是,引力的变化并不是在短期内出现的,恐龙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应该具有相适应的机制。

除了以上的这些说法外,还有“蛋壳变厚说”“海洋收缩说”“海底沼气喷发说”等等。但是这些推论单独来看似乎都难以解释恐龙的突然消失。目前有不少科学家认为,恐龙和同时期其它一些物种的灭绝,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还只能做出推测,毕竟恐龙灭绝的时间距离我们太过久远,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做出准确的推断。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恐龙 这样 秀恩爱 1亿 年前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