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为何考试时越到最后越想作弊?

业界动态 2015-10-04 14:18: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生活不论好坏都会迎来结局――完成学业,找到新工作,卖了一套房,结束一段感情。当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即将结束时会激发出我们最好的一面,正如我们试图修正错误避免最后一秒的遗憾

生活不论好坏都会迎来结局――完成学业,找到新工作,卖了一套房,结束一段感情。当我们发现一件事情即将结束时会激发出我们最好的一面,正如我们试图修正错误避免最后一秒的遗憾。我们也许曾想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是和多年的同事相聚畅饮,或想对合伙人多加赞美。然而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面临尾声时,我们也会显示出自己的阴暗面。这项研究总结道,当人们即将完成一件事时,他们越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欺骗他人。研究表明这是因为他们预感到他们即将为错失了欺骗系统的机会而后悔。

为了证明这“最后的欺骗”效应,实验人员们做了一系列创造性实验。在第一项实验中,他们通过网络征集了大量参与者硬币投掷。这项实验需要多次投掷一个硬币,每次猜正反面。几百人在自家电脑前,各自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投掷。无论猜测了正面或反面,他们每次都需要标注。每次猜对都能得到一点现金奖励。

实验人员明确地告诉参与者不要作弊。当然,因为人们都是各自私下做的实验,无法现场抓作弊。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可以从总数得知是否有作弊。如果没人作弊,正确率应当是50%左右。微小的偏差是正常范围,但数据告诉我们,超出正常范围则表明人们为了一己之私作弊了。

结果非常惊人。实验早期,正确率百分比几乎是50%――这意味着几乎没有人在作弊。(正如乐观主义认为的人们通常还是诚实的,即使他们没有必要这么诚实。)

另外,人们投掷硬币的次数对他们作弊与否并没有很大影响。即使是掷第5次时,正确率也没有比正常值高出太多。相比之下重要的是他们在考虑还需要掷多少次。实验人员告诉一些人他们将投掷7次而不是10次。那些被告知7次的人在丢到第7次前都很诚实――然后他们像疯了一样地作弊,三分之二的人都说自己猜对了――正确率比预期高出16%。相比之下,那些被告知10次的人到第10次都很诚实――只有这时才开始要作弊。这项结果表明人们想作弊并不是因为他们曾有多少几率可以作弊,而是由于还有多少次可以作弊的机会。

实验人员想证实这个现象是否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项试验里,他们雇了几百个人,并让他们给看似是其他研究的文章打分。正如投掷硬币实验,一些人被告知将要读7篇文章,其他人则是10篇。他们将根据他们在每篇文章上用的时间拿报酬。每读完一篇文章,他们都需要记录所用时间。

参与者并不知道他们实际的用时被秘密地记录。因此实验人员可以得知参与者记录的时间和实际用时有多大区别。结果证实了之前的研究:“7篇”组中大部分人在读到第7次文章时作弊,记录的用时比真实时间多出至少25%,“10篇”组中也等到最后才作弊。再次证明了作弊多发于人们认为事情即将完成时。

这项研究结果可延伸至实验室以外,如政治期限,职业期限,学年,高尔夫球赛――所有这些有限的时间都适用。因此我们应保持警惕,注意那些即将离职的官员、春季时的学生和打进了第八洞的高尔夫选手。

此外这项研究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预期未来本能。当我们感到接近尾声时一种奇怪的情绪悄然而至。我们感到些许的兴奋;而且我们更放纵自己。例如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在最后几个月的《每日秀》录制中空前地活跃。这与当老鼠快走出迷宫时,其多巴胺(一种脑内管理愉悦和冒险精神的化学物)上升的实验结果相一致。这种预期可以帮助我们在最后竭尽全力,正如我们费力地挤牙膏皮里所剩无几的的牙膏,就算是别人的也要挤完不浪费。

标签: 为何 考试 时越 最后 越想 作弊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