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跨越前进 征信基础保驾护航

互联网 2015-08-05 02:27:0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王莹 胡佳明对每一个金融从业者来说,互联网金融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互联网进入了金融领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巨大的激荡

王莹 胡佳明

对每一个金融从业者来说,互联网金融始终是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互联网进入了金融领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巨大的激荡。这个将个体、商户、企业、机构连接在一起的新的结构形式已经掀起了金融界的巨大变革,成为了传统金融业的有益补充。据统计,2014年各类金融业态呈现快速的增长,各类新金融业态总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7万亿,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另一方面,尽管互联网金融已经度过了野蛮生长的“拓荒”时期,但业内监管的缺失和竞争的无序仍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因素导致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丛生,成为互联网从业者绕不开的难题。而随着更多业态的加入,互联网金融变得更加多元,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并在业务的拓展过程中被无限放大。

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如何?怎样做将来才能走得更远?7月17日,在上海虹桥财富天地举办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论坛2015”上,数位业界大佬就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伴随着野火燎原般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破门而入”,能否向互联网金融靠拢成为关系到不少企业存亡的大事。在打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过程,除了理念的转变、技术的革新外,政府的支持更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大推动力。

为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上海市长宁区政府致力于为互联网金融保驾护航。除了在政策上为互联网企业“开绿灯”,长宁区政府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公司引进与孵化平台,推出了长宁“四新”经济新地标――上海虹桥互联网金融财富天地。

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引入的支持力度,长宁区对入驻虹桥财富天地的企业给予了政策及资金上的优惠和扶持:协助企业申请新金融业务资质;给予入驻企业3年的房租价格补贴。这些举措极大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入驻的热情。

为打造有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新品牌,除了资金、政策上的倾斜,长宁区还结合自身优势,为虹桥财富天地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优质的城区环境。

除了地域优势之外,长宁区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2013年底,长宁入选“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县、区)”,参与国家层面的新兴产业发展与建设战略,成为上海市首批纳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的城区之一,这为虹桥财富天地在长宁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另外,从实施“数字长宁”战略到推进“智慧高地”建设,长宁区积累了较好的信息消费发展基础,携程旅行网、大众点评网、分众传媒、百视通、格瓦拉、易贸、数贸等大批知名企业集聚虹桥财富天地。

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数据的不足和征信系统的不完善,虹桥财富天地引进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上海移动互联网投融资联盟等功能性机构及专业大数据征信公司,推动行业做好风险防控。另外,长宁区还利用已经建成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用服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互合作,参与企业信息征集与信用评级工作,引导企业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

开园至今,虹桥财富天地企业已入驻过半,一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方式丰富、创新能力强劲的产业生态圈已现雏形。长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翁华建表示,在长宁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正逐步形成以“互联网+”为特色的新型生态网,接下来长宁将充分把握,尊重市场规矩,依托企业主体的发展原则,打造六位一体的服务生态。

依托多方面优势,长宁区努力使虹桥互联网金融财富天地成为产业发展资源最集聚,人才、思想交流最活跃,企业入驻落地最向往的区域,并逐步形成了以虹桥财富天地为核心和引领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新地标。

困境中的P2P何时破茧

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东风”,P2P平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众多金融公司开始涉足P2P这片金融热土,无论是在平台数量还是融资规模上都呈现着爆炸式增长的态势。

2009年末,中国的P2P借贷公司仅有9家。而据网贷之家7月份的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上升至2028家,与此同时,累计成交量超过了6835亿元,月成交量以10.08%的速度增加。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下半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量将突破5000亿元,全年成交量将突破8000亿元。

针对P2P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上海市金融办金融创新处处长许耀武表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创新的行业,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方兴未艾、雨后春笋,第二阶段是百花齐放,第三阶段是大浪淘沙胜者为王。而作为互联网金融代表形势的P2P行业,在经历了前期的野蛮生长后,随着P2P行业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现已进入大浪淘沙胜者为王的发展时期,而且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史文军介绍了政府对以P2P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他指出,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产业形态的创新,政府通过推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依托于便捷的互联网通道,P2P平台逐渐成为传统金融业的有益补充:不仅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在贷款审查、评定等环节上的成本;还给投资者提供了一条不错的收益渠道;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着我国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规范化进程。

与此同时,一大批民间借贷组织摇身一变披上了P2P平台的外衣,一些急功近利、缺乏最基本的风险控制手段的P2P借贷公司纷纷涌现,当今的P2P平台俨然已成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难幕胨

在凭安信用CEO杨茂江看来,P2P平台发展中的难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产生的逾期不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因此对这些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防范着两类风险的手段不足。据我们了解,互联网金融平台遭受的恶意骗贷和恶意逾期可能超过了贷款余额的10%。这就是因为惩戒力度不够、违约成本低造成的。”

对于P2P发展中的难题,中融民信副总裁翟丹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多头授信是P2P网贷最大风险。现在的民间借贷中普遍存在多头授信问题。翟丹斌指出,多头授信问题,缘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借贷信息不被录入央行征信系统,民间征信数据无处查询,借贷机构无法了解到客户的真实贷款总量。“因此,我们呼吁监管尽快出台,将小贷、民间借贷公司的信息都汇总到央行,风控的这个最大难题就可迎刃而解。”

破解支付中征信难题

当下,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支付业务,而开始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金融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上。以此带来的客户不仅黏性增加,而且业务范围的扩展也能使互联网支付平台收获更大的收益。这与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扩充客群、提高自身影响力的电商和金融机构的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与电商和金融机构相对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互联网支付的用武之地,也使得自身与客群的日常联系更加紧密,在其互联网金融活动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3日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00万人。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汇付总裁穆海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支付作为新金融的一个核心和基础,在2014年快速发展。“在2014年当中,支付保持40%以上的增长。整个交易规模达到25万亿。”

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起源和基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金融风险的影响,因而数据的作用在金融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在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支付数据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做好互联网数据及征信系统工作对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件利害攸关的大事。

对于支付数据在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信息安全等领域扮演的角色定位,腾讯财付通副总经理郑浩剑指出,在过去数据扮演的只是简单的征信角色,但是对征信本身的理解,以后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背后要依赖于一些的数据,一个是金融的大数据方面,特别是支付方面的大数据支持它的核心、授信以及对还款意愿的基本把控。”

在征信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上,史文军认为加强征信服务,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能力和水平,因而应该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征信机构信用服务产品的研发,介入各类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另一方面,也应该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支持第三方构建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在技术上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系统安全的保障。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表示,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逐渐从收手续费成为获取数据成为入口,围绕支付建立起的生态服务将来在贷款、信用评估、数据支持、营销等业务方面都会大有可为。在未来的金融产品设计以及金融安全防范的过程中,数据将有不一样的角色扮演,或将成为风控最大手段。但当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提供服务者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而不管是在方法上,还是在应用工具上,对抗流动性、波动性、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还不足。所以,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人适当性管理,充分利用好相关工具。

标签: 互联网 金融 跨越 前进 征信 基础 保驾 护航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