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棱镜门的背后,个人隐私安全为何不容乐观?

互联网 2013-06-25 15:06:1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最近,美国的“棱镜门”事件被炒的火热,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个人隐私安全被再度推上风口浪尖,同时,美国政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因为此前一系列报道已经让我们开始关注互联网隐私保护,从这些报道来看,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隐私安全,也许都处于一种极其羸弱的状态。

“棱镜”计划又名“棱镜”窃听计划,据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棱镜计划始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根据计划,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这件事的背后有两个看点,一,这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对公民隐私的侵犯,由于角色不同,其本质也有所不同;二,规模之大、影响之大前所未见,这必将进一步引发公众对公民隐私安全的担忧。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国内的相似事件,前不久,《每日经济新闻》大版篇幅报道了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360侵犯公民隐私,结合此次曝光的棱镜门,两次事件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整个事件所引发的反响都十分巨大,而且和事件中的主角对比,令人匪夷所思。 对于棱镜门,美国的民众一定很郁闷,为什么作为公众利益后盾的美国政府会带头侵犯公众隐私?而在国内,人们也一定会想,一个从事互联网安全业务的公司为什么又存在那么多侵犯公众隐私的行为?

其次,两个事件背后都有巨大的利益推动,美国政府收集用户隐私实际上为了“国家安全”,尤其在911事件以后,美国加大了反恐力度,因此监控用户行为或许情有可原,实际上,如果美国政府只是为了监控而不是别有用心的利用,这种做法或许还情有可原。不过对于360而言,商业竞争也许是导致其触犯用户隐私的原因,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复杂,更让人感到恐怖,因为一旦一个企业以赚钱为目的,用户隐私可能会在我们无法预测的情况下被触犯,被利用。

当然,两个事件也有许多不同,比如美国的棱镜计划几乎是全方位的,覆盖到了美国最主流的一系列公司,对用户而言,他们几乎没法规避棱镜计划的影响。而在国内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如果用户发现某个产品侵犯用户隐私,可通过卸载的方式扫清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比美国的网民还是要幸运得多。(文/王易见)

标签: 棱镜 背后 个人 隐私 安全 为何 不容乐观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